最新资讯
产品推荐
纺织与欧盟比 马桶和日本比 浙货标准要追赶
日期:2017-04-14|作者:admin |人气:
杭州召开的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暨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动员推进电视电话会上获悉,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选择部分产业与产品开展对标,《浙江省传统产业对标报告》和浙江省十个重点产品的对标报告于今天正式发布。
纺织与服装产业对标
纺织服装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现行1229项纺织服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浙江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了345项,占总数的28%。特别是在针织、棉纺织、丝纺织、家用纺织等领域,参与比例超过了四成,居全国首位。
但记者了解到,与国际水平相比,浙江省纺织服装标准还存在性能指标要求低、方法设置不完善、生态指标覆盖窄、标准体系待规范等“四大短板”。
据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楼才英介绍,以性能指标为例,浙江省的纺纱织造业在全国,尤其是转杯纺纱和喷气纺纱技术成熟,但对纱线的质量指标设置和要求较低。如我省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条干质量变异系数、10万米纱疵等项目的优等品指标仅处于被誉为世界纺织界“质量标杆”的瑞士乌斯特公报的50%至75%,属一般水平;一等品指标则处于乌斯特公报的较差水平。
在方法设置上,我国标准设置的检测方法主要以模拟实际穿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主,而国外标准考虑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和健康安全的影响。“比如对禁用染料的检测,国家标准采取直接还原检测法,不需要剥色,条件温和;而欧盟标准则使用先剥色、再还原的检测方法,条件严苛。”楼才英说,我省实际检测中也曾出现过案例:某涤纶装饰面料,用我国标准未检出禁用染料,而用欧盟标准却检出禁用染料量超过1000 mg/kg。
生态指标覆盖窄也是困扰我省纺织服装行业的“短板”之一。记者了解到,Oeko-Tex 100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权威、影响力大的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共设置了388项检测指标。但国家标准只对其中的172项作了规定,对芳香胺、苯并芘、三氯苯酚、短链氯化石蜡等指标没有涉及,导致我省纺织品出口频遭国外设置的绿色技术贸易壁垒。
此外,我国标准存在种类多、交叉重叠、上下游不匹配等现象,也制约了我省纺织服装产业的规范发展,影响了消费者的质量选择。如面料标准规定一等品的同批色差必须大于等于4级,而衬衫、牛仔等服装标准要求色差达到4至5级及以上,比面料要求高出至少半级,导致企业采购了一等品的面料,却有可能生产出不合格的服装产品。
2014年,浙江省启动“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工作,先后制定了17个纺织服装产业“浙江制造”标准。这些标准参考国际认证机构和国外企业的要求,达到了国际水平。
十个重点产品标准比对
开展产品标准比对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浙江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措施。为更好的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浙江省质监局还以全省皮鞋、旅行箱包、实木复合地板、吸油烟机、智能坐便器等十个重点产品为例开展了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探索。
仅以智能坐便器为例,据统计,目前与智能坐便器相关的国际标准有1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26项。日本标准《温水洗净器》是国际上智能坐便器标准的者,该标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舒适性和耐用性。
但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主任蒋建平告诉记者,与日本标准相比,我国智能坐便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于发布时间早,在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以安全指标为例,我国标准没有规定清洗系统和座便加热系统异常安全保护要求,在温度过高时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蒋建平说,此外,日本标准以清洗力和清洗面积指标衡量,规定清洗力大于0.06牛、清洗面积大于80mm2;而我国标准仅提出清洗率应大于95%,没有考虑清洗面积,存在局部清洁不到位情况;在舒适性水平上,日本标准规定清洗水温以及座圈温度范围为35℃—45℃,而我国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温度区间为30℃—45℃,要求偏松,都会影响到消费者体验。
我省是智能坐便器生产大省。为提升智能坐便器质量水平,我省全面比对国际标准,于2016年制定发布了《智能坐便器》“浙江制造”标准,特别是结合中国家庭使用环境,增加了潮湿环境下的安全指标,并将质量保证期延长至5年。
据浙江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围绕我省10大传统产业和8大万亿产业,逐个产业开展“对标、达标、提标”,加快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关新闻
- 24-01-04■雷达液位计的原理
- 24-01-04■音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 24-01-04■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 24-01-04■氦质谱检漏仪的原理
- 24-01-04■供水变频器的运行原理
- 24-01-02■超声波料位计的原理特点
- 24-01-02■医用培养箱的原理和结构
- 24-01-02■感应电度表的测量原理